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寒食夜有怀

唐·白居易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

今夜家山何处是,此时愁望正徘徊。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常常回忆起故乡山中寒食节的夜晚,那时野生的荼蘼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今夜我身处何方,故乡的山川又在哪里?此刻满怀愁绪,我正独自徘徊,遥望着远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长忆故山寒食夜”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常常怀念故乡山中的寒食节夜晚,次句“野荼蘼发暗香来”通过描绘寒食节夜晚野荼蘼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故乡的美好和令人怀念的氛围,后两句“今夜家山何处是,此时愁望正徘徊”则表达了诗人此刻身处异乡,无法回到故乡的愁绪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故乡山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首句“长忆故山寒食夜”直接点题,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怀念之情,次句“野荼蘼发暗香来”则通过描绘野荼蘼花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故乡的美好和令人怀念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反问和描绘诗人徘徊愁望的形象,将诗人的愁绪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异乡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身处异乡,无法回到故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会禁火、吃寒食以纪念介子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更加思念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山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