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的释义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邺中歌

魏·阮瑀

朝云乱入花中霰,春色岂堪容易见。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绕江扉。

邺城童子遥相望,犹胜白门穷吕布。

欲将鞍马事曹瞒,但有雄心誓不回。

星汉空流夜未央,山陵游冶永相忘。

泪下沾衣更心伤,清歌婉转愁断肠。

沉吟泽畔长啸哀,愁云惨雾满亭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阮瑀(约165年—212年)

朝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

作者简介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年少时便以才学知名,曾受学于蔡邕,后成为曹操的军谋祭酒,掌管记室,为曹操的重要幕僚和文学家,阮瑀的文学作品以辞赋和诗歌见长,风格清峻通脱,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早晨的云雾像花中的冰霰一样纷乱,春天的景色哪里能轻易见到呢?傍晚的雨和早晨的云何时能归来,它们像丝像雾一样环绕着江边的门户,邺城的孩子们远远地相互张望,他们的境况还胜过白门(南京)那穷困潦倒的吕布,他们想要骑着鞍马去侍奉曹操(曹瞒是曹操的别称),但心中只有雄心壮志,誓不回头,银河在空中流淌,夜晚还未结束,山陵间的游乐早已被遗忘,泪水沾湿了衣裳,内心更加悲伤,清歌婉转却愁断了肝肠,在湖泽边沉吟长啸,发出哀怨之声,愁云惨雾布满了整个亭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境,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两句,通过对比吕布的穷困和邺城孩童的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于选择侍奉曹操的复杂情感,既有无奈也有决心。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沉而哀婉的艺术效果,特别是“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两句,不仅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选择,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清醒认识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阮瑀作为曹操的幕僚,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境,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对比和比喻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选择侍奉曹操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