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的释义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作者及朝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孟浩然早年有志于仕途,但仕途不顺,曾隐居鹿门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趣,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孟浩然一生未得显达,却以诗才名世,是唐代不可多得的一位杰出诗人。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啼声心中充满忧愁,沧江在夜幕中急速奔流,风吹动两岸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映照着一叶孤舟,建德这个地方不是我的故乡,我怀念扬州的老朋友,冬夜漫长,归家的梦难以实现,我厌烦听到船上传来报时的更筹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桐庐江畔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山暝”、“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后四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无奈和愁绪。“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归家无望的深深绝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游历途中,夜宿桐庐江畔时所作,当时,孟浩然仕途不顺,心情抑郁,对故乡和旧友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在寒冷的冬夜,他听着猿啼声,看着沧江急流,感受着孤独和寂寞,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愁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