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舶趠风
宋·苏轼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骤雨过云梦,急转孤舟舞龙洞。
晚泊孤亭古庙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黄梅时节的雨已经下了三十多天了,现在终于迎来了从万里之外吹来的舶趠风,这风在山间曲折萦回,吹拂而过,一时间整个江东都充满了它的清快气息,它像骤雨一样掠过云梦泽,使孤舟在龙洞中急转起舞,傍晚时分,我泊船在古庙旁的孤亭下,看着满川的风雨,静候着潮水上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梅雨后的舶趠风带来的景象和感受,首句点明时间背景,黄梅雨已过;次句写风来,从万里之外吹来,气势不凡,三、四句写风过山间、吹满江东的情景,生动描绘了风的迅疾和广袤,五、六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表现风的威力和气势,末两句写泊舟古庙下看潮生的情景,以静衬动,表现了风雨后的宁静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风为主题,通过描绘风的来势、力量和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惊飘骤雨”、“急转孤舟”等,使风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也通过描绘风雨后的宁静和期待,表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途中所作,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又辗转多地,在贬谪期间,他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