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松

唐·李峤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后官至中书令,封郑国公,李峤才思敏捷,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这棵古松原本是散落的木材,因支离破碎而得以保全自身;它的枝条交错缠绕,仿佛要相互纠缠在一起,树皮因雨水冲刷而显得苍老光滑,树干粗壮,周长达到四十围;树色青黑,高耸入云,直插天际,高达二千尺。

释义

“散木支离得自全”一句,以散木(不成材的树木)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正是因为不被重用,才得以保全自身。“交柯蚴蟉欲相缠”则描绘了古松枝条交错缠绕的景象,展现了古松生命力的顽强和生命力的蓬勃。

赏析

这首诗以古松为题,通过对古松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首句“散木支离得自全”以散木自喻,寓意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和超脱,次句“交柯蚴蟉欲相缠”则通过描绘古松枝条的交错缠绕,展现了古松生命力的顽强和生命力的蓬勃,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复杂和多变,后两句“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则进一步描绘了古松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峤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和升迁,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古松为题,通过对古松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批判,通过以散木自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和超脱。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诗篇,通过对古松形象的描绘和诗人个人经历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