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的解释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望西湖

唐·刘禹锡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从西湖向北眺望,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三千里风光,大堤在秋水中蜿蜒伸展,整日里都没有人来欣赏这细雨蒙蒙的景象,只有一对鸳鸯在水中相对而浴,身着红衣,显得格外鲜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秋日雨中的宁静美景,首句“西湖北望三千里”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深远,次句“大堤冉冉横秋水”则通过大堤在秋水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则通过无人观赏的细雨和相对而浴的鸳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雨中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西湖北望三千里”开篇,既写出了西湖的广阔,又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大堤冉冉横秋水”一句,通过大堤在秋水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则通过无人观赏的细雨和相对而浴的鸳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游览西湖时所作,当时,刘禹锡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期,对仕途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在游览西湖的过程中,他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