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袖里乾坤
唐·吕岩
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
读罢令人惊失箸,神光欲去卷云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代著名的道士、诗人,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生卒年不详,传说中为唐末五代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赋予了诸多神话色彩,是道教中极具影响力的仙人形象,他不仅擅长炼丹修行,还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内容多涉及道教思想、修行体悟及人生哲理。
译文
从衣袖中突然取出一卷贝叶书(古代印度用以书写经文的树叶,此处泛指佛经或道书),书中描绘的景象如同璧月镶嵌着星珠般璀璨夺目,阅读完毕,令人震惊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掉落了,仿佛书中的神光即将离去,连卷起的云雾都消失无踪。
释义
袖中忽出贝叶书:形容书卷神秘出现,象征着道教或佛教的深奥智慧。
中有璧月缀星珠:用璧月与星珠比喻书中内容的珍贵与美丽,寓意着智慧之光如明月星辰般璀璨。
读罢令人惊失箸:形容阅读后的震撼,连日常动作(如持筷)都受影响,表现出对书中内容的深刻感受。
神光欲去卷云无:进一步渲染了书中智慧的神奇与超凡,仿佛阅读之后,连带着的神光与云雾都随之消散。
赏析
此诗以袖中出书为引子,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书中内容的非凡与神秘,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或佛教智慧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惊失箸”的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阅读者内心的震撼与敬畏,而“神光欲去卷云无”则赋予了阅读过程一种超自然的体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吕洞宾作为道教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一位道士诗人,其创作往往与道教修行、哲学思考紧密相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修行过程中,对某一经典或教义有所感悟,或是通过书籍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启迪后所作,通过描绘阅读神秘书卷的经历,吕洞宾表达了对道教智慧的追求与敬仰,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修行路上的奇妙体验与心灵震撼,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吕洞宾的诗歌创作无疑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