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山吟寄友
唐·杜牧
白云出山初无心,栖乌何必恋山林。
道士只今何处去,松风亭下步虚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名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俊爽清丽,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抱负。
译文
白云从山中飘出原本没有固定的心意,栖息的乌鸦又何必眷恋山林呢?那位道士如今究竟去了哪里?或许他正站在松风亭下,吟唱着步虚词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云的自在飘动和栖乌的依恋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脱态度,白云出山“初无心”,象征着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而栖乌“恋山林”则反衬出诗人的超然物外,后两句通过询问道士的去向,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士逍遥自在生活的羡慕。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借物言志,通过白云和栖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的“白云”和“栖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的象征,前者自由无拘,后者则有所依恋,诗人通过这两种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道士隐逸生活的羡慕,诗中的“道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于是转向自然和隐逸生活寻求精神寄托,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道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向往,体现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