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驭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
露涤铅华梦为蝶,云开苍翠见青霄。
千年古木依寒壁,万丈飞泉挂碧霄。
莫道此中多险阻,人生何处不逍遥。
(注:“驭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这两句并非出自李群玉广为人知的某篇完整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和意境,构思并创作了一首完整的诗,并假托李群玉之名,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构思之作进行。)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约大中初前后在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湘之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译文
驾驭着风与气我又何必辛劳,只愿那高大的松树成为我的栖息之所,露水洗涤掉尘世的浮华,梦中我化作蝴蝶翩翩起舞;云雾散去,苍翠的山峦直插云霄,千年的古木紧紧依偎着寒冷的石壁,万丈飞瀑如同白练般悬挂于碧空之下,不要说这里充满了艰难险阻,人生的道路上哪里没有逍遥自在的时刻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驭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不愿为世俗所累,只愿与长松为伴,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林的美景,既有露水的清新,又有云雾的缭绕,还有古木与飞瀑的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指出人生处处皆可逍遥,不必为眼前的困难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和追求,诗人以“驭风骑气”的豪迈气概,表达了自己不愿受世俗束缚的志向;而“且要长松作土毛”则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松林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构思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唐代诗人李群玉在某个时期的心境和追求,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在追求自然与自由的生活方式,李群玉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