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

(注:“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并非杜甫《春夜喜雨》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与改编,原诗中对应意境的句子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改编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好的雨水知晓时令,在春天到来时它就降临了。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间的小路和天上的云彩都一片漆黑,只有江上渔船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我躺在床上,听到窗外细雨点滴的声音,就像秋天的雨一样,但我知道这是东风在为我们扫除尘埃,带来清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细雨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的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特点,以及它给大地带来的清新与生机,诗人也借春雨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雨的温柔与美好,诗人用“知时节”来形容春雨,赋予了它人性化的特点,表达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和适时而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更是将春雨的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一句,则通过听觉和想象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春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雨的细腻与清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战乱之中,生活困顿不堪,在这艰难的时刻,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春雨的到来,不仅滋润了大地和万物,也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希望,他借春雨之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锐感受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