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附:李颀想象与魏万未来相聚情景之句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上述《送魏万之京》一诗,而是后人根据李颀与魏万的情谊,以及李颀的诗歌风格,想象他可能会写下的与魏万未来相聚情景的句子,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说明并附于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以《送魏万之京》全诗为基础,附带解释附加句)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已经悄悄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听闻,云山在旅途中更是让人难过。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气逼近,御苑里的捣衣声傍晚更多。
莫要在长安贪图行乐啊,白白让岁月轻易流逝蹉跎。
等你归来时,或许只能担任水衡都尉这样的官职,到那时,我定要携壶前往,与你共饮。
释义
这首诗是李颀送别友人魏万前往京城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旅途的艰辛以及对友人的劝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归来后的期待,以及与之共饮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深沉真挚,首联以“朝闻游子唱离歌”开篇,直接点明离别的主题;颔联通过“鸿雁”和“云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颈联则通过“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尾联则以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期望,附加句则以想象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来后的美好愿景。
在语言上,这首诗清新自然,流畅生动,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颀送别友人魏万前往京城时所作,魏万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与李颀有着深厚的友谊,在魏万即将踏上前往京城的旅途之际,李颀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附加句则是后人根据李颀与魏万的情谊以及他的诗歌风格所想象出的与魏万未来相聚情景的句子,虽然并非直接出自李颀之手,但也体现了后人对李颀诗歌风格的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