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秦行
唐·汪遵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犹淳朴,耕读传家不染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他的诗作多为怀古诗,擅长通过历史典故抒发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汪遵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怀古诗见长,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传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汪遵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华山的东麓居住着秦朝遗留下来的百姓,他们当年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选择依山而居,直到现在,这里的风俗依然淳朴,人们以耕读传家,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污染。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东麓秦朝遗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为了躲避秦朝暴政而选择隐居山林的决心和勇气,诗人也通过“至今风俗犹淳朴,耕读传家不染尘”的描绘,赞美了这些遗民保持的淳朴风俗和远离尘世污染的高洁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华山东麓秦朝遗民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避秦”这一历史事件,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暴政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淳朴”和“不染尘”的描绘,赞美了这些遗民的高尚品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晚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汪遵可能通过这首怀古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赞美秦朝遗民的淳朴风俗和高尚品质,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