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观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并非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意境与原诗中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及整体狩猎场景相符,可能是对原诗意境的概括或引申。)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角弓上箭射出了强音,将军在渭城郊外打猎。
枯黄了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尽,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留在细柳营。
回头远望射雕荒野,千里暮云平展到天边。
释义:
此诗通过描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首联起句突兀,先声夺人,点明射猎地点,展现初射时的壮观景象,颔联具体描写纵鹰击捕,风驰电掣的紧张场面,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过渡到写将军傍晚狩猎归来时的旷达心境,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与首联遥相呼应,生动地传达出将军的豪迈气概。
赏析:
此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唤起对将军雄姿的联想,次句更写出狩猎的壮阔场景,句中的“将军”时隐时现,摇曳生姿,三四句紧接“猎”字写猎场,着力刻画鹰和马蹄的姿态,用词精当,造句矫健有力,风格遒劲,意境开阔辽远,五六句写罢猎归营,写将军纵马驰骋和瞬息万变的情势,写得生动而有气势,最后两句以写景作结,景中寓情,韵味深远,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713-741)末年,是王维前期的作品,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古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竹林中幽静绝俗,情趣幽雅,王维特别喜欢并经常前往游赏,天宝初年,王维在终南山购置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观猎》一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写的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但王维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勃发,表现了将军的豪迈气概和壮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