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王维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忽忆従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我身为使者远赴万里之外的安西都护府,举头仰望,汉家之月,对故乡的思念使我伤心落泪;低头俯视,胡地的沙尘滚滚,早已磨破了我的马蹄,我独自渡过沙漠,愁绪万千,似乎觉得地已到了尽头;我独自越过沙漠中的碛地,更觉天低云暗,忽然忆起当年从军时,我还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少年,穿着轻裘,骑着细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远赴边疆的艰辛旅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年少时光的怀念,诗中“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忽忆従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则是对过去无忧无虑生活的美好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的艰苦生活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对比和回忆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年少时光的怀念,诗中“汉月”与“胡沙”的对比,突出了边疆的荒凉和诗人内心的孤独;而“轻裘细马百不知”的回忆,则与当前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创作背景
王维的这组《少年行四首》是描写游侠少年生活的组诗,这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塑造了游侠少年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豪侠精神和爱国情怀,其中第三首《少年行四首·其三》就是描写诗人自己作为使者远赴边疆的艰辛旅程和对故乡及年少时光的怀念,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出使边疆期间,面对边疆的荒凉和艰苦生活,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和豪情壮志,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