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刘禹锡
竹院松廊分数亩,
鸟啼花落任春晖。
鬓丝只好封禅榻,
湖亭不用张水嬉。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译文
在竹院和松廊环绕的数亩之地,
任凭鸟啼花落,享受春天的光辉。
鬓发斑白的我只适合在禅榻上静养,
湖边的亭子也不必再张罗水上游戏。
释义
首句“竹院松廊分数亩”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环境,竹子和松树环绕,面积虽不大但清幽雅致,次句“鸟啼花落任春晖”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自然美景,春天的气息浓厚,鸟语花香,任其自在,第三句“鬓丝只好封禅榻”表达了诗人年岁已高,只能安心在禅榻上修养,不再过多参与世事,末句“湖亭不用张水嬉”则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淡泊,不再追求外在的繁华和娱乐。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闲居时的作品,通过描绘居所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竹院松廊”和“鸟啼花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而“鬓丝只好封禅榻”和“湖亭不用张水嬉”等句,则透露出诗人年岁已高、心境淡泊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仕途上曾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后,闲居某地时所作,在历经仕途的波折后,诗人对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居所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