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顾渚行
唐·皎然
春风二月山初暖,顾渚茶牙白于齿。
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采摘争相市。
新茶已上筠笼焙,旧客未归云阁醉。
夜闻山寺钟林远,却忆前回宿惠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丽闲淡,多写自然景物和佛教禅理,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译文
春风在二月里吹拂,山间的气候开始变暖,顾渚山的茶芽洁白如玉,比牙齿还要白皙,梅溪边的木瓜红得如同少女的脸颊,吴地的青年男女争相采摘,准备拿到市场上去卖,新采的茶叶已经装进了竹笼里烘焙,而旧日的客人却还未归来,只能在云阁中沉醉,夜晚,山寺的钟声在树林中回荡,遥远而深沉,让我想起了前一次在惠寺住宿的情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顾渚山春茶采摘的盛景,以及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中“顾渚茶牙白于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顾渚茶的洁白如玉,品质上乘;“梅溪木瓜红胜颊”则通过木瓜的红艳,衬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顾渚山春茶采摘的生动场景,通过茶芽的洁白和木瓜的红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通过山寺的钟声,勾起了对前一次在惠寺住宿的美好回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体现了皎然诗歌清丽闲淡的风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自然和佛教禅理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顾渚山时,目睹了春茶采摘的盛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怀念与感慨的诗篇,顾渚山是唐代著名的茶叶产地,其茶芽以洁白如玉、品质上乘而著称,这也为皎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诗人对山寺钟声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