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东州城
唐·韦庄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云水苍茫外路遥,山川明媚此城幽。
帆樯夜泊依风渚,楼阁晨开映月洲。
自古繁华今尚在,几回吟眺一消忧。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并无直接证据表明他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唐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庄的诗风既有晚唐的哀婉,又融入了五代的豪放,是唐末五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卧龙般蜿蜒曲折的城墙环绕着半个东州,万千房屋如鱼鳞般密布在城墙的脚下,云水苍茫,远方的道路显得异常遥远;而这里的山川明媚,使得东州城显得格外幽静,夜晚,船只停泊在风平浪静的水边;清晨,楼阁在月光的映照下倒映在洲渚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的繁华景象就未曾改变,多少次我站在这里吟咏眺望,心中的忧愁也随之消散。
释义
首句“卧龙蟠屈半东州”以卧龙比喻城墙的蜿蜒曲折,形象地描绘了东州城的地理特征,次句“万室鳞鳞枕其股”则通过“万室鳞鳞”形容房屋密集,进一步突出了城市的繁华景象,接下来的诗句则分别描绘了东州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东州城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城墙、房屋、云水、山川等自然元素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繁华的氛围,诗人还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东州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东州城期间,当时,韦庄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和热爱,他游历至东州城,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深深吸引,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赞美和留恋,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