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的解释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啼哭秋草枯。

黄屋南巡昔所苦,日月西驰胡正繁。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殿琼楼月成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洗丹青万古新,谁得而旧之?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

王孙善保千金躯,直上青云莫踟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长安城头,乌鸦夜啼,秋草枯黄,一片凄凉。

皇帝南巡,历经困苦,日月西驰,胡人正盛。

皇家车驾一去无踪,玉殿琼楼月影空寂。

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向西眺望,长声叹息!

秦地百姓半数被俘为囚,胡马践踏洛阳青草。

丹青史笔,万古常新,谁能使之陈旧?

百年苦吟,未遇知音,心中苦闷难言。

桐乡遗老至今还在哭泣,颍川大姓谁能制裁?

王孙啊,你要善保贵体,直上青云,不要犹豫迟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荒凉景象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唐朝末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深哀痛。“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两句,特别强调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和世家大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遗老至今仍在哭泣,而曾经显赫的大姓家族也无力自保。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唐朝末年战乱带来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无情,诗人也表达了对王孙贵族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够善保贵体,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反映了世家大族在战乱中的无力感,这种对比和反差,更加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无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深感痛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哀痛,同时也对王孙贵族提出了劝诫和希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