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松

宋·陈洵直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心期三径少移时。

寒天草木皆萧瑟,春色独明如玳瑁。

即此可求千载友,何须更问岁寒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洵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洵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崇尚自然、坚韧不拔的文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

译文

面对严寒,松树凛然不屈,谁敢欺负它?它笔直地耸入云霄,并不追求奇异之态,树根深深扎入地下,直达九泉,没有弯曲之处;它的心志坚定,期望在三条小径旁(比喻隐居之地)少些变迁,寒冷的天气里,草木都显得萧瑟,唯有松树春色独明,如同珍贵的玳瑁一般,就凭这,就可以寻求到千年的朋友,何必再去问那岁寒时节的枝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了其坚韧不拔、正直不屈的精神,首联“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直接点出松树面对严寒的凛然之态,以及其笔直高耸、不追求奇异之美的品质,颔联“根到九泉无曲处,心期三径少移时”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根深叶茂、心志坚定,颈联“寒天草木皆萧瑟,春色独明如玳瑁”通过对比,突出了松树在严寒中的独特生命力,尾联“即此可求千载友,何须更问岁寒枝”则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以及寻求志同道合朋友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正直不屈的精神风貌,诗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松树与其他草木进行对比,突出了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品质,诗人也借松树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正直不屈精神的赞美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隐居或游历期间,面对自然景物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正直不屈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倾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