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画鼓叠春雷,千骑寻芳戏马台。的解释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春曲

唐·韦庄

云间画鼓叠春雷,千骑寻芳戏马台。

凤管玉箫声潋滟,鸳鸯绣被影徘徊。

桃花笑日开红锦,榆叶镂钱飘绿苔。

若问此中何处好,扬州歌管最相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云间响起的画鼓声如同春雷轰鸣,众多骑士在戏马台上寻觅春光,凤管和玉箫的乐声悠扬动人,鸳鸯绣被在光影中轻轻摇曳,桃花在春日里笑得如同展开的红锦,榆树叶如同镂刻的钱币般飘落在绿苔之上,若问这里哪里最好,那扬州的歌舞管弦之声最为相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扬州繁华热闹的游春景象,首句以“云间画鼓叠春雷”形容鼓声之大,如同春雷在云端轰鸣,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宏大的氛围,次句“千骑寻芳戏马台”则描绘了众多骑士在戏马台上寻觅春光的情景,展现了游春队伍的庞大和热闹,后几句则通过描写音乐、绣被、桃花、榆叶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游春的欢乐气氛,并以“扬州歌管最相宜”作为总结,强调了扬州作为游春胜地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扬州的繁华景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鼓声、骑士、音乐、绣被、桃花、榆叶等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游春画卷,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扬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云间画鼓叠春雷”、“桃花笑日开红锦”等,使得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如以“凤管玉箫声潋滟”衬托出音乐的悠扬动人,以“鸳鸯绣被影徘徊”衬托出游春的欢乐气氛等。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任何战争的阴影和悲伤的情绪,相反,诗人以欢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日游春景象,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或许在某个春日里,诗人暂时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忧愁,沉浸在了扬州的繁华和欢乐之中,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的游春曲,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游春活动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