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节

宋·刘克庄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老境渐侵身愈拙,秋光欲尽日初晡。

百年心事归平淡,一寸光阴惜有余。

却笑当年龙卧处,空留遗迹在隆中。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三大家”,刘克庄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感慨的一面,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译文

我一生的气节究竟能坚守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今天心灰意冷之时,才真正看清了自己,年岁渐长,身体愈发笨拙,秋天的景色即将消逝,太阳也已西斜至晡时,一生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开始珍惜每一寸流逝的光阴,回想起当年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日子,不禁哑然失笑,那里只留下了一片遗迹,而他已不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气节的反思与感慨,首联“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在经历种种挫折后,对自己坚守的气节产生了怀疑,直到心灰意冷之时才看清了自己的真实面目,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光阴的珍惜,尾联则以诸葛亮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反思,首联以“平生大节”与“今日灰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悲凉与无奈,尾联则以诸葛亮为例,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的仕途坎坷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自己一生的气节产生了怀疑和反思,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克庄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他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