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牛
唐·白居易
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石田水旱年年瘦,白草风霜日日衰。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作品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为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青草仅仅半束,牛儿却常常忍受饥饿,抬头仰望那黄牛,自己又怎能比得上它的境遇呢?石田干旱,水患频发,牛儿年年瘦弱不堪;白草在风霜中日渐凋零,它的生命也在一天天消逝,但只要能让众生都吃饱,牛儿甘愿忍受病弱,卧倒在夕阳的余晖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牛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青刍半束长苦饥”描绘了牛儿食物匮乏的困境,“仰看黄牛安可及”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牛儿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牛儿在石田水旱、白草风霜中的艰难生存,以及它甘愿为众生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牛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牛儿的艰苦生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以牛喻人,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感受牛儿苦难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人深感人民疾苦,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产生了强烈的愤慨和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牛为题材,通过描绘牛的艰苦生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诗人也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