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中老者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红带老不癯。
闲来树下谈往事,笑看儿童戏晚途。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工诗文,善书画,尤精篆刻,李锴一生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晚年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乡里,那位皮肤黝黑的老者大家都能认出,他长着白色的长须,系着红色的衣带,虽然年老但身体并不瘦弱,闲暇时,他喜欢在树下与人谈论往事,笑着看孩子们在傍晚时分嬉戏玩耍。
释义
邑中之黔相指似:邑,指乡里;黔,黑色,这里形容老者皮肤黝黑;相指似,大家都能认出。
白髯红带老不癯:白髯,白色的长须;红带,红色的衣带;老不癯,虽然年老但身体并不瘦弱。
闲来树下谈往事:闲暇时,在树下与人谈论往事。
笑看儿童戏晚途:笑着看孩子们在傍晚时分嬉戏玩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乡村老者的形象,通过对其外貌、行为和心态的描写,展现了老者的慈祥、乐观和豁达,首句“邑中之黔相指似”点明了老者的身份和特征,次句“白髯红带老不癯”进一步刻画了老者的外貌和精神状态,后两句则通过老者闲暇时的活动,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晚年隐居乡间时期,在隐居生活中,李锴有机会深入接触乡村生活,了解乡村人民的喜怒哀乐,这位老者可能是他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也可能是他心中的理想形象,通过这首诗,李锴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年人的尊敬与关怀,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