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全诗是什么?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溪上遇雪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寒云黯淡迷远树,野色苍茫接素秋。

风定白鸥闲似梦,日斜红蓼晚来愁。

谁人得似溪边老,无喜无嗔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淡雅,富有禅意,释绍嵩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诗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我想要让清澈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却又忍心看着冰雪落在沙洲之上,寒冷的云朵黯淡无光,遮蔽了远处的树木,原野的色彩苍茫一片,与素净的秋天相接,风停了,白鸥悠闲得如同在梦中一般,太阳西斜,红色的蓼草在傍晚时分增添了几分愁绪,谁能像溪边的老人那样,无喜无怒,得到真正的自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溪、冰雪、寒云、远树、野色、白鸥、红蓼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以清溪和冰雪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苍茫与美丽,以及白鸥和红蓼的悠闲与愁绪;尾联则以溪边老人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描绘溪边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无喜无怒、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僧侣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长期生活在寺庙中,与自然景色为伴,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冬日里,看到清溪、冰雪、寒云等自然景色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诗篇,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