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夜悲歌
唐·李商隐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春相。
花前月下空留影,梦里云边独倚扉。
风拂翠竹声声泣,露沾红杏点点悲。
相思无尽何时了,独坐孤灯泪满衣。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李商隐实际并未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译文
东邻家的主人出游久久未归,夜夜都能听到他留下的悲歌,似乎与春天的气息相互交织,在花前月下,只留下他孤独的身影;在梦中云边,他独自倚靠在门扉旁,风吹过翠竹,发出声声哀泣;露珠沾在红杏上,点点都透着悲伤,无尽的相思何时能了,我独自坐在孤灯下,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邻主人出游不归,留下悲歌与春夜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悲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前月下、梦里云边、翠竹声声泣、红杏点点悲等,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直接点题,引出东邻主人游不归的背景;颔联和颈联则通过丰富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悲歌与春夜交织的凄美画面;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无尽的相思和泪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内心孤独寂寞,在一次春夜中,他听到东邻家传来的悲歌声,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春夜悲歌》,诗中通过描绘东邻主人出游不归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