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
(注:“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并非杜甫原句,此处为创作需要而构造,但整体风格与杜甫的旅夜抒怀相符,以下解析将基于此构造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细草在微风中摇曳,我独自乘着危樯(高耸的船桅)在夜里的江面上漂泊,星星低垂,映照着广阔的平原,月亮升起,大江奔流不息,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吗?官职的失去,大概是因为年老多病吧,你在旅途中,睫毛因寒冷而生出晕圈,我呢,饥饿的肚子在夜里发出咕咕的叫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前两句写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名声与官职的淡泊态度;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困境——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困顿。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旅夜的孤寂、自然的壮阔与个人的遭遇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美感。“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共鸣,也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创作背景
虽然“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并非杜甫原句,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在杜甫晚年漂泊流离、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杜甫晚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多次遭遇饥荒和疾病,生活极为艰难,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那种不屈不挠、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