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雪消溪畔草如酥,分无纤手裁春胜,
况有新诗点蜀酥,便乘兴欲寻芳去。
(注:原诗中实际只有前四句流传较广,后四句为根据关键词及诗意构想补充,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栻(1133年—1180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张栻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前四句)
时节变换,年终岁末冰霜渐少,春天悄然来到人间,草木最先感知。
眼前仿佛充满了勃勃生机,东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绿色的波纹。
(后四句构想)
冰雪消融,溪边的小草如同酥油般柔嫩,可惜我没有纤巧的双手来裁剪春日的胜景。
更何况还有新诗点缀着如蜀地酥油般细腻的生活,于是我便乘着兴致想要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律回岁晚冰霜少”描绘了时节变换,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春到人间草木知”则通过草木的生长感知春天的到来,富有生机与活力,后四句构想部分,通过“雪消溪畔草如酥”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气息,而“分无纤手裁春胜”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向往与无奈,最后以“况有新诗点蜀酥”和“便乘兴欲寻芳去”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律回岁晚冰霜少”与“春到人间草木知”两句,既描绘了时节变换的自然规律,又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后四句构想部分,则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全诗更加饱满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栻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其诗歌创作往往与理学思想相交融,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本诗可能创作于立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位理学家,张栻在诗中也不忘融入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思考,使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哲学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实际只有前四句流传较广,后四句为根据关键词及诗意构想补充,以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