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全诗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得宝歌

唐·张祜

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

日暮归来无一事,月明空上最高楼。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后隐居润州鹤林寺,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一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风清新明快,尤长于宫词,与杜牧齐名,并称“张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咏叹。

译文

三郎的官爵如同泥土般微不足道,人们争相传唱弘农杨氏得到珍宝的歌曲,傍晚归来无所事事,只能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登上最高的楼阁。

释义

“三郎”通常指唐明皇李隆基(因其排行第三,故称“三郎”),这里可能借指某位权贵或皇帝。“官爵如泥土”形容其官位爵禄不值一提,暗含讽刺意味。“争唱弘农得宝歌”中的“弘农”指杨氏郡望,这里可能指杨贵妃或其家族,暗示人们热衷于传唱与杨氏相关的珍宝或财富的故事。“日暮归来无一事,月明空上最高楼”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虚伪,首句“三郎官爵如泥土”直接点出主题,讽刺权贵们的官爵如同泥土般无价值,次句“争唱弘农得宝歌”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追逐名利、贪图财富的社会风气,后两句“日暮归来无一事,月明空上最高楼”则通过描绘诗人傍晚归来后的孤寂与无奈,表达了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批判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晚期,社会风气日益浮华,权贵们追求名利、贪图享受,而诗人张祜则对此深感不满,他通过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浮华,表达了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批判与超脱,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个人在政治上的失意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