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落叶
唐·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缺处是吾家。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注:“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孔绍安明确记载的某一首诗中,可能是后人根据孔绍安的风格或意境创作的类似诗句,或是对其作品的化用与融合,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孔绍安的一首诗中的片段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孔绍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孔绍安(约577年—622年),字不详,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孔子三十二代孙,绍安少时诵经于山中,勤奋好学,博涉经史,隋大业末,为监察御史,归唐后,拜内史舍人,绍安为人“性高洁,不妄交游”,文词瞻蔚,有集三十卷,今佚,今存诗十二首,多为应酬之作,内容较为贫乏,但词藻华丽,时有佳句。
译文
早秋的惊风让树叶纷纷飘落,它们飘零的样子就像那远行客子的心情,叶子在空中翻飞,迟迟不肯落下,仿佛还在诉说着对故林的依恋,夕阳西下,稀疏的树林中点缀着几点乌鸦的身影,那青山缺口之处便是我家的所在,叶子随风而去,不知将栖息在何方,而逆风的时候,它们又落回到了蓬蒿丛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落叶的飘零,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落叶象征着离乡背井的游子,它们的翻飞与不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漂泊不定和命运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落叶为题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前两句通过“早秋惊落叶”和“飘零似客心”的对比,巧妙地将落叶与游子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随风”与“逆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根据孔绍安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家远行或仕途不顺时所作,孔绍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在早秋时节,看到落叶飘零,他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深情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