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问道

宋·释绍嵩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莫向灵山深处去,佛光元只在心田。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遇到人就想要寻找安心的法门,每到一处总是先打听哪里有道庵可以问道。

不要向灵山的深处去寻找,佛性的光辉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田之中。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内心安宁的追求,首句“逢人欲觅安心法”,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希望从他人那里找到安心的法门,次句“到处先为问道庵”,则进一步说明了他为了寻求真理,不辞辛劳地四处探访道庵的行为,后两句“莫向灵山深处去,佛光元只在心田”,则点明了佛教修行的真谛,即佛性不在外求,而在内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教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四处寻访道庵的行为,展现了对佛教修行的执着追求,在经历了一番探寻之后,他最终领悟到佛性的光辉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田之中,无需外求,这种领悟不仅体现了佛教的“心即佛”思想,也启示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真正的安宁和觉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探寻内心的平静和真理的所在,他四处游历,探访道庵,与各路人士交流心得,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佛教修行的真谛,即佛性不在外求,而在内心,这种领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释绍嵩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佛教修行的艰辛和执着,也揭示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内涵,它启示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心的修炼来达到真正的安宁和觉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