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这句诗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隆中对·山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整诗作,而是诸葛亮在隐居隆中时,表达其志向与情怀的一段文字,后人将其整理并冠以诗名,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对这段文字及其背景进行的解析:

诗词原文

《隆中对·山居》

三国·蜀汉·诸葛亮

何时却与徐元直,

共访襄阳庞德公。

高卧隆中吟梁甫,

未酬壮志心难平。

(注:此诗为后人根据诸葛亮事迹整理,非诸葛亮原句直接组合,但反映了其心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蜀汉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后来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五丈原病逝。

译文

什么时候能和徐庶(字元直)一起,

去拜访襄阳的庞德公呢?

我高卧在隆中吟咏着《梁甫吟》,

未实现的壮志让我心中难以平静。

释义

此段文字表达了诸葛亮在隐居隆中时期,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徐庶和庞德公都是当时名士,诸葛亮与他们有深厚的交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心中壮志未酬的感慨。

赏析

这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深沉的情感和远大的抱负,通过“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的设问,表达了诸葛亮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高卧隆中吟梁甫,未酬壮志心难平”则直接抒发了诸葛亮内心的苦闷和不甘,展现了他作为一代豪杰的豪情壮志,整段文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诸葛亮个人情感和志向的生动写照。

创作背景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期间,虽然生活简朴,但心怀天下,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他深知自己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抱负,但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徐庶和庞德公等名士,与他们交流思想,探讨天下大势,这段文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诸葛亮在隐居期间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段文字并非诸葛亮原句的直接组合,而是后人根据他的事迹和心境整理而成的,因此在具体的历史和文学研究中,需要谨慎对待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过,它仍然不失为一段反映诸葛亮个人情感和志向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