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胄,夜不脱鞍草中宿。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约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译文
你难道不曾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上奔腾,黄沙茫茫白草断,黄沙与云天相连,轮台九月的夜里狂风怒吼,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挥师西出征,将军身着重铠轻骑马,每日行军夜里不脱甲,在茫茫草中住宿,半夜里军行时戈矛互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雪花落在马背上马毛都冻成冰,五花马的斑纹也转成明亮的冰,军幕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凝成冰,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受吓,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马儿慢行,蹄间距离三丈之远也算是缓缓前行,真不相信天山之中会有坑谷阻挡我们的征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的军旅生活,展现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难、英勇作战的精神风貌。“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一句,表达了将士们对征途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坚信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任务。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艰苦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浓郁的边塞风情和英雄气概,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边疆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通过描写唐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一句,更是将将士们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轮台送封常清出师西征时所作,当时,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边境冲突不断,为了保卫边疆安全,唐朝政府不断派遣军队进行征战,岑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对边疆的艰苦生活和将士们的英勇事迹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艰苦的军旅生活,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边疆安宁和国家统一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