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邻几学士雪夜观马图》,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邻几学士雪夜观马图
宋·梅尧臣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
天寒地冻草不长,欲向天山雪中牧。
胡人夜出掣长鞭,嗟尔岂知霜雪寒。
汉家将军一丈鬃,犹自朝朝饱刍豢。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叔父荫,补河南主簿,后仕历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都官,少即好学,与欧阳修为忘年交,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对宋诗发展颇有影响,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宛陵先生集》。
译文
山西的战马饥饿得没有肉吃,夜晚只能嚼着长长的秸秆,就像嚼着竹子一样艰难,天气寒冷,地冻草枯,连草都不再生长,战马们想要去天山雪中寻找牧草,胡人夜晚出来挥动长鞭驱赶它们,战马啊,你们哪里知道霜雪的寒冷呢?而汉家的将军骑着毛色油亮的骏马,每天都能饱食优质的饲料。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战马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山西的战马因为缺乏食物而饥饿难耐,只能以秸秆充饥;而汉家的战马则享受着优渥的待遇,每天都能吃到充足的饲料,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战马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战马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战马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饥无肉”和“如嚼竹”来形容战马的饥饿和艰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汉家将军和胡人对待战马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战马命运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友人邻几学士在雪夜观赏马图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处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之中,通过描绘战马的生活状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反思。
《和邻几学士雪夜观马图》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古诗,通过对比描绘战马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战马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