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玭珠出泗滨。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承庆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承庆(约670年-742年),字延休,唐代文学家、官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司议郎、凤阁舍人等职,后因事贬官,历任高要尉、江都丞等职,韦承庆才学出众,诗文俱佳,与张说友善,有诗文集传世。
译文
长江水悠悠流淌,远行的客人满怀离愁。
落花与我共同承载着怨恨,落到地上却悄无声息。
只怀疑薏苡这种植物是从交趾(今越南)传来,不敢相信珍贵的玭珠会出自泗水之滨。
畏惧的路途长达万里,人生不过短短百年。
不知道将来白头之时,会在何处魂归黄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行时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玭珠出泗滨”两句,借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马援南征交趾时带回薏苡被诬陷为珍宝的故事,二是泗水之滨出产珍贵玭珠的传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世事难料、真假难辨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描绘长江水、落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哲理意味,特别是“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玭珠出泗滨”两句,更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真假难辨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承庆在远行途中写给弟弟的告别之作,当时韦承庆可能因仕途不顺或家庭原因而不得不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典故,诗人将自己的感慨和哲理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共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