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的释义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自笑流落江湖间,寒食德公方上冢。

归来谁主复谁宾,稚子候门应笑人。

(注:“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这两句并非韩翃原诗《寒食日即事》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定的创作性融合与假设,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扩展版本中,原诗仅包含前四句,后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所加,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解析框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擢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集》。

译文

春日的京城里,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御柳,使其倾斜摇曳,傍晚时分,皇宫中传出了赐烛的命令,轻烟随着微风飘散进了权贵们的府邸,我自嘲在这江湖间漂泊流离,寒食节时,德公(此处为虚构人物,代表友人或长辈)正忙着去扫墓,归来后,谁是主人谁是宾客都已不再重要,家中的幼子在门口等候,或许还会笑话我这番模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阶层差异与个人的漂泊之感,前半部分描绘了京城寒食节的繁华景象,后半部分则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流落江湖、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前半部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的京城风光,富有生活气息;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与自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寒食德公方上冢”一句,引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情感上更加深沉,而“归来谁主复谁宾”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角色的反思与无奈,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这两句为虚构,但结合韩翃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漂泊经历有关,唐代社会阶层分明,权贵与平民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韩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因仕途不顺而流落江湖,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寄托了对家庭温暖与人生归属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