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全诗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这句诗实际上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八

北宋·苏轼

吾家蜀江上,江岸多奇峰。

云兴山未了,水落石初出。

故应非一种,往往繁且茸。

客来有佳色,笑与儿辈同。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南园草木长,不及时雨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我家住在蜀江边上,江岸上有许多奇峰异石,云雾缭绕,山峰连绵不断,水落石出,景色更加鲜明,这里的草木应该不止一种,它们繁茂且柔软,客人来时,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都笑着与孩子们一同欣赏,我写诗的速度就像悬河之水,滔滔不绝,但即便如此,还是感觉无法完全描绘出这里的美丽,仿佛是在故意捉弄像张籍那样擅长写山水诗的诗人,让他们在面对陇头泷这样的美景时也感到为难,南园的草木生长茂盛,但这并不是因为及时的雨水之功。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苏轼家乡蜀江边上的自然风光,以及他对这些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蜀江边上的自然风光,通过“云兴山未了,水落石初出”等句子,展现了山峰的连绵和景色的变化,苏轼还通过“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自己在写诗时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和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唱和之作中写成的,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黄州等地,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活,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它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豁达。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这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整首诗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这一句,只有理解了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句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