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内人
唐·韩偓
翰苑何时休嫁女,主家闻道尚乘龙。
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画梁。
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作者及朝代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便能即席赋诗,龙纪元年(889年)擢进士第,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后因直言触怒权臣朱温,被贬为濮州司马,再贬为邓州司户参军,天祐二年(905年),朱温篡唐建梁,韩偓逃往福建,依附王审知,后卒于闽南,韩偓的诗作多写艳情,辞藻华丽,风格秾丽,有“香奁体”之称,其部分诗作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遭遇的不幸,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听说翰林学士院何时停止嫁女儿呢?主人家听说还在迎娶新娘,必须让翡翠鸟听到王母娘娘的旨意(暗指宫廷中的消息),却无奈乌鸦和鸢鸟在画梁上喧闹不休,听说她的床头只有竹制的几案,夫人大概不懂得“卿卿我我”的柔情蜜意吧,我归来后辗转反侧直到五更天,连梁间的燕子都听到了我的长叹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宫廷女子(内人)的境遇,反映了晚唐宫廷生活的复杂与无奈,诗中“翰苑”指翰林学士院,是朝廷的文学机构,这里借指宫廷;“乘龙”是娶妻的代称,暗指宫廷中频繁的婚姻嫁娶;“翡翠闻王母”暗喻宫廷中的消息传递;“乌鸢噪画梁”则象征宫廷中的纷扰与不安;“床头惟竹几”暗示女子生活的简朴与孤独;“夫人应不解卿卿”表达了女子在宫廷中缺乏情感理解与慰藉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闻道床头惟竹几”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生活的清贫与孤寂,与宫廷中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夫人应不解卿卿”一句,既表达了女子在宫廷中缺乏情感交流与理解的悲哀,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冷漠与无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宫廷生活也充满了复杂与无奈,韩偓作为一位宫廷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种种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与体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目睹了宫廷中频繁的婚姻嫁娶与女子的不幸遭遇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韩偓不仅表达了对宫廷女子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也反映了晚唐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不幸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