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出自哪首诗?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宿山寺

唐·韦庄

杳杳钟声晚半天,

疏星点点月婵娟。

自称丹灶锱铢火,

倦听山城长短更。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深远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荡在半空中,稀疏的星星点缀着皎洁的月亮,我自称在炼丹的炉灶中掌握着微小的火焰(比喻自己的学识或技艺虽微小但精纯),却厌倦了聆听山城夜晚长短不一的更鼓声(暗指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寺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钟声悠扬,次句绘月夜景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心境,自称“丹灶锱铢火”,既是对自己学识或技艺的一种谦逊表达,也隐含着对修行或学问的执着追求;而“倦听山城长短更”则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钟声、星星和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氛围,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后两句则通过“自称丹灶锱铢火”和“倦听山城长短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学问或技艺的执着追求,又有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逃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曾在多地游历和任职,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夜宿山寺时所作,在寂静的夜晚,听着悠远的钟声,望着皎洁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和感慨之中,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与心境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