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未封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野田。

芦荻寒汀水淼茫,雁声遥落孤舟旁。

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问爵禄,何曾有?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作者及朝代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负朝廷使命奔向西北边疆,跨着战马历尽黄沙万里路。

汉家大军奋勇如霹雳闪电,敌骑崩乱溃逃跌坠如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未封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虚发,如今垂杨弱柳弓折枝断无。

路旁时见卖瓜人曾住故侯家,而门前学种先生柳已老于野田。

苍茫古木连绵不断山野大巷,寥落寒山空旷对峙着田野。

深秋芦荻寒汀水漫漫浩浩,大雁孤飞落在远远的小舟旁。

枯衰的鬓发虽被霜雪染白,想当初豪杰的雄心依旧豪迈。

一生经历大大小小百余战,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侯。

问问我的爵禄多少官位几级?唉,什么曾有过这封侯的资历?

君不见当年燕昭王敬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之恩,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啊,世路艰难,这么多的岔路,我要向北路还是南路?

释义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年轻时勇武过人,曾单骑闯敌阵,射杀猛虎,屡建奇功,却遭到朝廷的冷遇,以致壮志难酬,兵败被俘,历尽艰辛才逃脱归来,虽历经百战,却不被封侯,晚年过着闲居的生活,诗人借老将之口,表达了对朝廷不公的愤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老将的坎坷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老将的形象鲜明生动,他年轻时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但晚年却遭遇冷落和不幸,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朝廷不公的愤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也充满了对英雄迟暮的同情和惋惜。

“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老将的形象,他鬓发斑白,但仍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和豪情,岁月的流逝和现实的打击,已经让他的壮志逐渐消磨殆尽,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老将的无奈和悲哀,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维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王维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和冷遇,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他也对朝廷的腐败和不公感到愤慨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