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愚谷衡山

唐·李商隐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云绕千峰迷远近,风驱万壑走潺湲。

林间暖日明如锦,石上寒泉冷似烟。

欲问幽栖何所寄,心随明月到君前。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风格秾丽绮美,情感深挚缠绵,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本不应认为愚谷能留住柳树(暗喻人才不应被埋没),难道只有衡山能理解并赏识韩愈(暗喻知音难觅)吗?云雾缭绕在千峰之间,让人难以分辨远近;狂风在万壑中呼啸,驱使着溪水潺潺流淌,林间的暖阳明亮如锦缎,而石头上的寒泉却冷得像烟雾,想要询问我这幽居之人将心寄托于何处,我的心已随着明月飞到了你的面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愚谷与衡山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知音难觅、人才埋没的感慨,以及自己对理想归宿的向往,首联以“愚谷留柳”与“衡山识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知音难遇的无奈与叹息,颔联与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首联以“愚谷”与“衡山”为喻,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又暗示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期待,颔联与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尾联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声,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作。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力衰微、政治腐败、朋党斗争激烈的年代,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人才埋没的感慨,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