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夜月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竹影摇曳风送爽,花香浮动夜添华。
闲来把酒吟诗赋,兴至挥毫绘彩霞。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照窗纱。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多情的明月邀请你我共同欣赏,那无价的青山仿佛为我赊来了无尽的清幽,竹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送来阵阵凉爽,花香在夜空中浮动,为夜晚增添了华彩,闲暇时,我举杯饮酒,吟诵诗歌,兴致高涨时,挥毫泼墨,描绘出绚丽的彩霞,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映照着窗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惬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联以“多情明月”和“无价青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颔联通过“竹影摇曳”和“花香浮动”的描写,展现了夜晚山居的清幽与雅致;颈联则描绘了诗人饮酒吟诗、挥毫泼墨的闲适生活;尾联则以“孤灯照窗纱”作为收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多情明月”和“无价青山”为友,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厚情感,通过“竹影摇曳”和“花香浮动”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林之中,颈联的“把酒吟诗”和“挥毫泼墨”则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气质和艺术才华,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尾联的“孤灯照窗纱”则以一种淡淡的忧伤收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山居生活中所作,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但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在山居生活中,他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以诗书画为友,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