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淮上雁行皆北向

宋·赵长卿

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寄言江渚钓鱼翁。

轻抛素袜成秋梦,又逐游丝到晓天,多情不惯相思怨。

作者及朝代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景渊,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丰(今属江西),有《惜香乐府》九卷,今佚,集中存词三百余首,多写闲情逸致,亦有咏物之作,风格清新婉约,介于晏殊、欧阳修、秦观之间。

作者简介

赵长卿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出身宗室,但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词作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风格清新自然,既有晏殊的温婉,又有欧阳修的洒脱,同时也不乏秦观的深情,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但后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

译文

淮河上大雁都向北飞去,难道就没有一点消息能传到我的身边?让我寄语给那江边的钓鱼翁吧。

轻易地抛开了白色的袜子,如同秋天的梦一般消逝,又追逐着游丝般的思绪直到天亮,我多情善感,不习惯承受相思的怨恨。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大雁北飞、钓鱼翁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大雁北飞,寄托了词人对消息的期盼;下片则通过“轻抛素袜”、“逐游丝”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借雁行北飞寄托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词中“淮上雁行皆北向”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期盼。“可无消息到侬边”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消息的渴望,下片则通过“轻抛素袜”、“逐游丝”等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细腻与多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秋日,面对大雁北飞的景象,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