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射雉词

唐·李商隐

走马章台类转蓬,

天迷地阔不知东。

不向如皋闲射雉,

归来何以得卿卿。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我骑着马在章台街上游荡,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般没有方向,天地间如此广阔,我却迷失了东去的道路,若是不去如皋闲游射猎,归来后又怎能与你(卿卿)相聚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章台街上游荡、迷失方向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归期的期盼。“走马章台类转蓬”描绘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天迷地阔不知东”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广阔天地间的迷茫和失落,而“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归期的深切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走马章台”、“转蓬”、“天迷地阔”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迷茫失落的心情,而“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则巧妙地运用了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归期的深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失落之际,当时他身处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对爱情和归期的向往更加显得珍贵和难得,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归期的深切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漂泊无定的生活中的迷茫和失落。

李商隐的这首《射雉词》不仅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更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归期的深切期盼,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在漂泊无定的生活中的迷茫和失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