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出自哪首诗?

梦梦13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的《庭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庭竹》

唐·李中

曾求四老入衡山,却似云鸿望陇还。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与伴君闲。

无情岂解随人意,有节唯应学柳攀。

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但才情出众,擅长写诗,尤其以咏物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我曾请求四位老者一同前往衡山,却如同云中的鸿雁般望陇而还,霜雪虽多,竹子虽被压迫却不曾死去,而是与荆榛一同在荒野中闲度时光,竹子无情,怎能理解人的心意?但它有节,只应学习柳树那样随风摇曳,我遗憾自己如今仍陷在泥滓之中,劝你莫要驾着酒船回来,以免沾染世俗的尘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和清高自守,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竹子虽经霜雪压迫而不死,却与荆榛为伍,暗示了诗人虽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境遇,诗人通过劝诫友人不要驾酒船回来,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高洁理想的坚守。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喻,借物抒情,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清高自守的品格,通过对比竹子的“有节”与“无情”,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最后两句“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生活困顿,他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这首诗中的竹子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或他所追求的理想品格,在困境中,诗人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也通过劝诫友人不要陷入世俗的泥潭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和坚定。

《庭竹》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品格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