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旃檀香风
宋·释绍嵩
天香满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来。
宝树琼枝相照映,佛光普照乐悠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以佛教题材入诗,作品多描绘寺庙风光、禅意生活,以及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信仰,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译文
衣袖间弥漫着天界的香气,人们可曾知晓这香气的来源?我曾到访过那座供奉着旃檀香木的小殿,那里,珍贵的树木与美丽的花枝相互映照,佛光普照之下,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愉悦。
释义
“天香满袖人知否”一句,以“天香”比喻佛法的芬芳,暗示诗人内心因修行佛法而充满喜悦与智慧;“曾到旃檀小殿来”则直接点明诗人曾亲临寺庙,体验佛教的庄严与神圣。“宝树琼枝相照映”描绘了寺庙内环境的优美,象征着佛法的纯净与高尚;“佛光普照乐悠哉”则表达了佛法带给人的心灵慰藉与快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访问寺庙的经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与影响,首句“天香满袖人知否”以问句形式,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邃内涵的自豪,也隐含了对世人是否真正理解佛法真谛的疑问,次句“曾到旃檀小殿来”则直接点题,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庄严的佛教世界,后两句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释绍嵩作为僧人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释绍嵩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游历寺庙、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创作的,南宋时期,佛教文化繁荣,寺庙林立,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游历寺庙,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净化,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自然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与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参访寺庙后,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与深刻体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