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向无一遂,兹游何事天不阻。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平生所向无一遂,兹游何事天不阻。

山川草木皆有意,风雨阴晴总相逐。

路转峰回景愈奇,云开日出光初旭。

人生快意须行乐,莫待白发空悲哭。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译文

一生中我所追求的事情没有一件能够顺利实现,但这次出游为何上天没有阻挡我呢?山中的草木仿佛都充满了情意,无论是风雨还是阴晴都伴随着我,道路曲折峰回路转,景色愈发奇妙,云开雾散太阳初升,光芒四射,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不要等到年老白发时才空自悲伤哭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慰藉和快意的情感,首句“平生所向无一遂”道出了诗人一生的坎坷与不顺,而“兹游何事天不阻”则转折出此次出游的意外顺利,形成对比,接下来两句描绘了山中景色的美好与变化,以及自然对诗人的亲近与陪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对比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首联的对比强烈,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又暗示了出游的意外之喜,颔联与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变化与美好,以及自然与诗人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尾联则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及时行乐,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又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晚年时期,此时他已辞官归隐,筑园于江宁小仓山下,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过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出游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然的亲近,这首诗正是他在游山过程中的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