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绳断井深碧,秋千索挂人何所。全诗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井上梧桐

唐·贾岛

井上梧桐叶半凋,辘轳绳断井深碧。

秋千索挂人何所,寒食花开泪满条。

故国青山何处是,异乡人事几多遥。

停舟暂借问渔家,今日南来何处潮。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休任命为长江县尉,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十一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对后世颇有影响。

译文

井上的梧桐树叶已经半凋落了,辘轳的绳子断裂,井显得深邃而碧绿,秋千的绳索空挂着,不知那荡秋千的人去了哪里,寒食节时花儿开放,枝条上挂满了泪水,故乡的青山在何处呢?异乡的人事又是多么遥远,停下船来暂且向渔家打听,今日南方来的潮水又来自哪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井上梧桐、辘轳绳断、秋千索挂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中“井深碧”和“秋千索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井上梧桐叶半凋,辘轳绳断井深碧”以井上的梧桐和断裂的辘轳绳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清的氛围,颔联“秋千索挂人何所,寒食花开泪满条”则进一步通过秋千索挂和寒食花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颈联“故国青山何处是,异乡人事几多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乡人事的陌生感,尾联“停舟暂借问渔家,今日南来何处潮”则以问渔家潮水的方向作结,既呼应了诗题中的“井上”和“秋千”,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贾岛一生穷愁,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奈和漂泊,在异乡的生活中,他时常怀念故乡的青山绿水,怀念那些熟悉的人和事,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井上梧桐、辘轳绳断、秋千索挂等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