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寻流水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门行

唐·张籍

却寻流水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

惆怅无因见范蠡,空余山色入吴中。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我沿着流水走出东门,只见破败的城墙和古老的壕沟旁,花儿自在地开放却无人欣赏,心中惆怅,无缘得见像范蠡那样的智者,只能空望着那山色,它默默地延伸进了吴中的大地。

释义

却寻流水出东门:诗人沿着流水走出东门,象征着寻找出路或逃避现实的心境。

坏垣古堑花无主:破败的城墙和古老的壕沟旁,花儿虽美却无人欣赏,暗喻人才的埋没和世态的炎凉。

惆怅无因见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智者,诗人感叹自己无缘得见这样的智者,表达了对智慧和理想的向往。

空余山色入吴中:山色依旧,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惆怅和无奈,只能空望着那山色,寄托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东门为背景,通过描绘破败的城墙、古老的壕沟和无人欣赏的花儿,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诗中“却寻流水出东门”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也暗示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而“坏垣古堑花无主”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暗喻了人才的埋没和世态的炎凉,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的仕途坎坷和人生经历有关,张籍出身贫寒,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现实感到无奈和失望,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首诗中的东门、流水、坏垣、古堑等元素,可能都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和象征,诗人通过引用范蠡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智慧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