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晓入千花坞。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春日六绝句》,以下是按照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相关解析:

诗词原文

春日六绝句

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晓入千花坞。

红梅绿柳未相与,雪片风丝空满路。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清新自然,十分富有幽默情趣。

译文

薄云密布却未能形成雨水,我手持藜杖在清晨时分走进了繁花似锦的山谷,红梅与绿柳尚未相互映衬,只见雪花与风丝在空中弥漫,铺满了道路。

释义

“薄云霏霏不成雨”:形容天空云层密布,但并未下雨。

“杖藜晓入千花坞”:手持藜杖,在清晨时分进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山谷。

“红梅绿柳未相与”:红梅与绿柳尚未形成相互映衬的美景。

“雪片风丝空满路”:雪花与风丝在空中弥漫,铺满了道路,形容天气寒冷且风大。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首句“薄云霏霏不成雨”既点明了天气状况,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期待中的雨水并未如期而至,或许也象征着某种期待未能实现,次句“杖藜晓入千花坞”则展现了诗人清晨漫步于花谷的悠闲与惬意,同时也为后文的美景铺垫。“红梅绿柳未相与”一句却透露出些许遗憾,红梅与绿柳作为春天的象征,却未能在此刻形成和谐的美景,最后一句“雪片风丝空满路”则以寒冷的天气和弥漫的风雪进一步渲染了早春的萧瑟与清冷,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生活困顿之时,面对早春的萧瑟景象,诗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期待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实的困境却让他感到无奈与失落,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忧虑,这首诗也展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