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家女子辛勤织布纳税,巴蜀人家争讼农田。
乡民们见太守路过,都纷纷下道躲避,只有那受杖的老人前来迎接,刺史大人也倾身出门相迎,连脚下的凫舄都倒穿了。
释义
这首诗是王维送友人李使君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上任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梓州山川的壮丽景色、风俗人情以及李使君赴任时的盛况。“里人下道避鸠杖”一句,描绘了乡民们对受杖老人的尊敬,见到他时纷纷避让的情景;“刺史迎门倒凫舄”一句,则形象地表现了刺史大人对李使君的热烈欢迎和尊敬。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景阔大而情温婉,意象优美,清新明快,尤其是颈联和尾联,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梓州风物的深情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梓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王维在送别友人李使君赴梓州上任时,有感于梓州山川的壮丽和风俗的淳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诗人对梓州风物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官员的尊敬和对于老人的关爱,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